免费听养生课,登记信息 送鸡蛋,投资高、低风险……在公园、商场和小区里,一些“热心”的推销员总爱拉住遛弯买菜的老人们介绍养老项目。然而,在这背后,可能是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消息闭塞、渴望健康、防骗意识较弱等特点而精心设置的诈骗“陷阱”。
下面就是一些常见的养老诈骗类型,请广大老年人注意识别,谨防被骗。
1.提供“养老服务”
不法分子以提供上门照料、机构托管、养老床位为名,与老年人签订合同、缴纳会费、购买床位、预交服务费等,达到骗取老年人钱财目的。
2.宣称“以房养老”
不法分子诱骗老年人进行房屋抵押贷款,将贷到的钱用于购买其推介的理财产品, 而后骗子卷钱逃跑,房子也被强制过户,老年人钱房两空。
3.投资“养老项目”
不法分子以开办养老院、购买养老公寓、入股养生基地为名,承诺亏损担保、定期返点、高额分红,诱骗老年人参与所谓的投资。
4.销售“养老产品”
不法分子通过上门推销、组织活动、虚假宣传等手段,采取商品回购、会议营销、养生讲座、专家义诊等方式,诱骗老年人购买价格虚高或伪劣产品。
5.开展“养老帮扶”
不法分子以空巢老人为目标,在老年人面前假借心理关爱、志愿陪护、送温暖等方式,获得老人信任后,以多种手段对其实施诈骗。
6.代办“养老保险”
不法分子冒充银行、保险机构工作人员,谎称可以帮助未参保人员代办“养老保险”或者代办“提前退休”,骗取老年人“材料费”“保险金”等。
警方提示
面对形形色色的骗术,一 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贪图小利,不轻信他人,牢记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要端正保健观念,从正规渠道获取科学的保健知识。要提高警惕,妥善保管个人信息,加强对诈骗伎俩的识别能力,看好自己的钱袋子,谨防陷入不法分子的骗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