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采煤机在地下自主割煤,能够主动感知煤岩性状,适应调整工作状态……在地下数百米乃至上千米的深处,智能化煤矿将赋予传统采煤行业新的生机。
在“陕北矿业”“华能煤业”等国内多家大型矿山企业采矿作业面,国内首套激光组合导航系统犹如“司令员”一般,指挥工程机械“精准作战”。
这套系统解决了煤矿井下设备智能导航的国际行业难题,它的研发团队的领军者就是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教授陈洪月。
采访陈洪月约了很多次。“经常出差,搞科研不能局限于实验室,我们要实地掌握第一手情况。特别是煤矿智能化,更不能脱离矿井生产实际……”见到陈洪月,是在他出差刚回来。6月5日,他作为专家受邀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第九次全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大会暨煤矿总工程师论坛。
陈洪月现为辽宁工大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在2008年以来,他带领科研团队致力于机械系统结构设计与控制方面的教学研究,收获颇丰。
压缩机是冰箱的核心部件,有助于节能。同类产品在国外的研发周期在8 年以上,陈洪月带领研发团队仅用一年时间,依托多环道永磁直线电机、复合弹簧支承、能量共振捕捉等多项关键技术,研发出线性压缩机,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相关研究成果得到中科院理化所、牛津大学等国内外专家的一致认可,突破了国际家电巨头的技术垄断。
“我们与中科院理化所、细河区政府三方合作的线性压缩机项目,样机测试已获得成功。”陈洪月向记者介绍,线性压缩机相比于传统的旋转压缩机可节能10%—20%。如替代传统冰箱压缩机,全国每年可节约电费40亿元左右,相当于节约320万吨原煤。
经过13年的潜心科研,陈洪月团队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0余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30余项,转化科技成果8项并实现推广应用。
高校的科创资源和双创禀赋优势明显,但只有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才具有现实意义。
陈洪月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负责筹备和建设阜新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将科技创新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为企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其团队发明的《滚筒扭矩检测系统》《采煤机导向滑靴力学特性实时检测装置》成功应用到中煤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在此基础上,团队又研发多规格的刮板输送机和采煤机,销售到辽宁、陕西、内蒙古等多地煤炭生产企业,得到用户的一致好评。
目前,陈洪月的团队有40余人,平均年龄在35周岁以下,其中包括教授4 人,绝大多数为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涉及电气、机械、材料、物理、热能、工业设计等领域。
“我们通过项目实施来培养学生,采取任务驱动和结果导向的管理方式,引导团队成员合理安排时间,拥有更多的自由创新空间。”据陈洪月介绍,近3年来,团队里已有10多人获国家级奖学金。
科技报国,学高为师。多年来,陈洪月为推动我国煤矿智能化、民用制冷、航空发动机高端机床技术的发展,以及相关人才的培养作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获得多项荣誉称号。对此,陈洪月表示,荣誉属于过去,在科研的道路上,只有甘为寂寞,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