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术去痛疾 仁心写大爱——记辽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孙向玉
来源:阜新日报
发布日期:2020-10-13
浏览量:
分享到:
年过花甲的乡村医生孙向玉,用强烈责任感和事业心,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坚守职责,守护群众健康。他特别关心贫困户和残疾人,经常无代价地上门为这些弱势群体行医送药,赢得了当地政府和百姓的高度赞誉。孙向玉被评为全国和辽宁省优秀乡村医生,今年又荣获辽宁五一劳动奖章。
1957年7月出生的孙向玉,在1983年辽宁省组织的村医选拔考试中,以全省第三名的成绩入选,开始担任阜蒙县大板镇山岳村乡村医生。从此,他所在的村卫生室担负起全村 576 户、1742 名村民的疾病预防和基本医疗任务。20 多年来,孙向玉风里来,雨里去,走屯入户,帮助百姓防病治病,开展健康教育、健康咨询指导和健康管理服务。听说哪家有了病人,他会第一时间赶到村民家中诊治,遇到有大病重病的,他主动帮助病人联系县里、市里医院。他用医者仁心,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成为山岳村百姓的健康守护神。
孙向玉在工作中发现,疾病的影响,是农户致贫返贫的一个主要原因,便主动投入医疗扶贫。他为全村 109 个贫困户建立了专门档案,逐户发放健康扶贫服务手册,掌握因病返贫情况。听到哪家贫困户有了病号,都及时走进他们的家中送医送药。72岁的王秀兰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常年吃药打针,她儿子包海峰心脏有毛病,儿媳包晓丽是智障,9岁的小孙子刚上小学,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孙向玉把王秀兰治病的事包下来,听说她病了,从不问有钱没钱,该打针打针,该用药用药。治完病,还问问家里还有什么困难。包海峰要外出打工,孙向玉嘱咐他怎样注意身体,帮助拿上备用的药,孙向玉的爱人还主动担负起帮助他们照顾家的责任。在孙向玉一家的呵护下,王秀兰家里的日子逐渐有了好转。
不仅对王秀兰一家,对村里的贫困户,孙向玉都给予特殊照顾。包玉霞是山岳村的贫困户,自己一个人生活。2015年,她不慎把腿摔骨折了,手术后孙向玉上门给她打了17天消炎针,看她家困难,没收 1 分医药费。孙向玉还为村里每个贫困户都立了账本,治病用药没钱先记着,秋收了或打工赚来钱再还,实在还不上就减免。近几年,孙向玉为村里贫困户减免医药费几万元。
孙向玉7岁时摔伤了右腿,本身也是残疾人,了解残疾人的疾苦,热心参与助残事业。2013年,孙向玉被推选为大板镇残疾人联合会专职委员,他尽职尽责,拖着一条残腿,走遍了全镇残疾人家庭,为498 名残疾人建立档案,及时更新数据,实施动态管理,努力做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7 年来,他给残疾人免费体检 1000余人次,帮助发放轮椅、手杖、双拐、坐便等残疾人 辅 助 器 械 200 余 件 。孙向玉所在的山岳村有75 位残疾人,他以自家诊所为依托建立了残疾人康复站,坚持为残疾人做按摩、针灸等康复治疗。不方便来康复站的,孙向玉就上门服务,最少每个季度一次。残疾人冷翠平家距康复站15公里,孙向玉一年上门服务11次。
今年1月23日,孙向玉参加大板镇卫生院召开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紧急会议后,立即向卫生院递交了请战书。他在请战书中说,抗击 2003 年非典和 2005 年禽流感疫情时,我都在防控疫情第一线,对疫情防控和流行病流调有经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基层医疗工作人员的职责,我申请加入疫情防控队伍,坚决服从统一安排,不计报酬,困难时刻决不退缩。这以后,他坚持冲在防控疫情第一线,配合村干部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发放《告知书》《县政府致返乡人员的一封信》等1400余份,积极引导群众科学防控,不信谣,不传谣。他和村干部在村里逐户排查,确认全村共有外地返乡人员82人,其中武汉返乡人员6人,对这些返乡人员逐一询问,测量体温,做好心理疏导。经过规定时间隔离,全村外地返乡人员全部解除健康监测,无一人发生异常情况。孙向玉还不顾年长体弱,主动要求到检查点执勤,不分昼夜坚守在检查点,积极做好防控知识宣传、规范登记,累计为过往群众测量体温 1000 余人次,默默坚守着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