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信用阜新网站!今天是 2025年8 月5日 星期二
无障碍浏览
  |   网站声明  |   关于我们  |  
辽宁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22)发布
来源:东北新闻网
发布日期:2022-09-21
浏览量:
【字体:
分享到:

  9月20日,辽宁社会科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辽宁蓝皮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22)》。

  《辽宁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蓝皮书")是辽宁社会科学院连续推出的第27本有关辽宁省经济社会形势分析的年度性研究报告。全书分为总报告、经济运行篇、产业发展篇、社会发展与文化建设篇、乡村振兴篇、专题篇和附录7个部分,由辽宁社会科学院有关专家,以及省直有关部门、大专院校的学者历经1年研创而成。蓝皮书突出对辽宁经济社会发展中热点、难点和关键问题的分析与预测,而且重视研究数据的完整性、研究的连续性。

  研究发现,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2021年辽宁经济增速低位徘徊,仍面临着生产动能逐步趋弱、消费和投资增长乏力,原材料价格上涨过快、中下游企业适应难,产业结构偏重、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不高,财政收入持续低位、地方政府财力受限,外贸依存度偏低、贸易规模有待扩大等一系列问题。社会建设领域,全省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城乡、行业与地区间收入差距较大,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养老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基建投资有望持续发力

  蓝皮书指出,房地产投资收缩,制造业和基建投资增速边际放缓,但仍对经济形成主要支撑。全省2022年1~3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5.1%,增速较1~2月放缓13.8个百分点。

  1~3月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30.3%,销售金额同比下降34.1%。销售持续低迷,叠加信用收缩,房企悲观预期未见改善,房地产投资增速下降21个百分点,较1~2月进一步下行29.5个百分点。

  尽管央行、银保监会和省内各地连续出台了房地产利好政策,但短期内无法快速扭转房地产投资信心不足的局面,房地产市场可能会继续走弱,压低投资增速。综合而言,尽管房地产市场可能会继续走弱,但基建投资持续发力以及高技术制造业投资稳定增长将会支撑投资平稳增长,展望2022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稳定恢复态势,但增长动能可能有所减弱,政策加力刻不容缓。

  养老服务能力有所提升

  蓝皮书指出,为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严峻现状以及贯彻落实国家最新人口战略,辽宁持续提升养老服务资源投入水平与加大整合力度,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截至2021年末,辽宁共有2217家养老服务机构、20.6万张床位。本年度争取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央投资项目10个、资金2.2亿元。

  盘锦市入选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第二批国家综合创新试点,未来将围绕创新试点要求的"六个方面",重点打造"园区+街区+社区"的康复辅助器具产业体系,力争形成辽宁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康复辅助器具展示中心、交易结算中心、产品研发中心和生产加工基地。此项试点盘锦市将有约30万老年人(含残疾人)直接受益,服务辐射辽宁省内老年人(含残疾人)约80万人,吸引带动就业总人数超过3万人。

  推进第二批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完成下拨省补助资金2250万元,新建成20个示范型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其中,盘锦市还因地制宜地加强养老设施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目标;沈阳、丹东实现街道全覆盖。全省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61.66%,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床位达4.77万张。持续加大对养老机构的支持力度,下拨民办养老机构运营补贴与责任保险费省补助资金6519.9万元,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发展养老服务业。

  推动辽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蓝皮书指出,政府各部门应统筹推进技术创新、工农融合、招商引资、质量品牌等产业链相关工作,围绕工业重点产业链建设,针对产业链断点、弱点,谋划和培育新项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将辽宁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对高端材料的需求,转变为"原字号"创新方向和动力;鼓励材料企业开展EVI(供应商先期介入服务机制),参与下游产业的正向设计。

  重点推进材料企业与装备企业的深入合作,推动整机企业与基础材料企业、零部件企业合作,以应用为牵引,支持装备首台(套)、材料首批次、软件首版次的推广应用。延长石化产业链条,做强冶金产业链,补齐菱镁产业链短板,探索产业链耦合发展。深度参与东北地区、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产业链供应链,重点推进与江苏、天津、河北、黑龙江等省市产业链"互嵌式"发展。围绕《辽宁省重点产业链投资指南》等,做好招商引资,吸引一批对产业结构调整有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落地辽宁。

  辽宁财政支出扩张态势仍将持续

  蓝皮书指出,"十四五"期间辽宁省地方财政支出将继续保持大于财政收入的扩张力度,财政支出刚性特征明显,基层"三保""六保""六稳"均离不开财政的强有力支持。"保民生"是"十四五"期间财政支出最重要的特征,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仍要保持8%左右的增长幅度,以充分体现财政政策的逆周期调节需求。

  随着辽宁省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部分财政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释放,但支出态势不会改变。受疫情不确定性影响,预计未来一段时间辽宁省卫生健康支出增速可能明显高于GDP增速,平均增速不低于10%,而教育、科技等重点项目仍是投入重点。随着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中来自财政补贴的金额越来越多,省本级一般性支出压缩空间越来越小,预计省本级一般性支出压缩的上限为15%,部分支出项目会有一定调整,但财政政策仍以扩张性为主,提质增效的积极财政政策仍需要坚持。财政收支很大程度上将保持"紧平衡",新增专项债限额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