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喜迎双节“黄金旅游窗口”,有效激发甘肃文化旅游市场活力。9月25日,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喜迎中秋国庆·探寻陇原民俗”网络媒体宣传活动,首站来到了革命圣地会宁县。
作为中国革命历史上的红色圣地,会宁拥有厚重的红色文化、璀璨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民俗文化和浓郁的教育文化资源,同时也有着壮丽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农耕文明和独特的民俗风情。被列入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20个重点红色旅游城市之一。
此行先后前往了会宁县南川·红军村、会宁县文化馆,感受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体验非遗文化的艺术魅力。
南川·红军村旅游景区是基于会师镇南十村的红色资源优势,开发建设的以红色休闲旅游为重点、以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为配套、以乡村田园社区建设为亮点农、文、旅融合景区。
近年来,会宁县积极探索符合本地乡村旅游开发的新路子,打造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全域旅游模式,建成了“会宁南川·红军村”“状元红新农庄”“进士故里·苏家堡”等精品乡村旅游景点,树立会宁乡村旅游品牌,激活乡村旅游资源,推动会宁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
婉转悠扬的民歌表演,精彩纷呈的剪纸作品,跌宕起伏的皮影演出……在会宁县文化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令人目不暇接。
会宁自古以来便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会宁县文化馆充分发挥文化馆的阵地作用,成立会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加大非遗保护力度,推动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促进非遗文化和全域旅游融合升级。
目前全县共普查到各类非遗资源项目15类323项。其中《会宁剪纸》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会宁皮影戏》列入甘肃省第二批省级非遗保护名录;《会宁民歌》《曹氏中医正骨法》列入甘肃省第三批省级非遗保护名录;《会宁刺绣》等25项非遗项目被列入市级非遗保护名录;《河畔太平鼓》等41项非遗项目被列入县级非遗保护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