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夏末秋初,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卧凤沟乡小新立屯村展现绿的惬意、迎接金的收获。
采访当日,正值村里铺路。运料车穿梭,轧路机轰鸣,眼见柏油路铺就,村民脸上喜气洋洋。如今,这个充满生机的小村庄正在绘就生产富裕、生活宜居的新图景。
早些年,小新立屯村的很多村民除了务农,就到附近的煤矿务工。随着煤矿凋敝,“好日子”没了,新生活如何开启?
党的十八大以来,小新立屯村一方面寻找增收致富新出路,一方面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特别是近年来,村里加快转变村民思想观念,完善基础设施,发展设施农业,富足精神供给,让村民眼界更开阔、钱包鼓起来。
眼下,正是冷棚葡萄销售季,村民项自廷一家从早忙到晚,既要满足批发商的供货需求,又要忙里偷闲接待前来采摘的市民。“靠打工、种大田,都不如这发展冷棚葡萄来得实惠,累是累了些,但这两棚葡萄就能净赚10多万元!”擦去额头上的汗珠,村民项自廷对未来生活充满期待。
小新立屯村现有170亩冷棚,亩纯收益达到2至3万元。靠冷棚发家致富的村民,在村上起到示范带头作用——肯吃苦,就能富起来!
为了让农产品畅销且能卖上好价钱,村“两委”班子想方设法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村上通过多方争取,累计修建硬化路面15公里,建设排水渠350延米,力求让设施农业更多得益于“设施”的好处。
小新立屯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玉民一边盯着修路的进展情况,一边高兴地向记者介绍,今年年底前,村里将实现屯屯通、硬覆盖,到那时,采摘者会越来越多,批发商也会给出更高的价格收购特色农产品。
除了对设施农业的投入,村里美丽乡村建设也迈上新台阶。现在,村上的太阳能路灯已经达到80余盏,垃圾回收点有30余个,村路两侧的景观树也正在筹划和落实中。文化广场则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主阵地,与之相呼应的,是农业技能培训、人居环境治理宣传工作的广泛开展,村民的生产技能和文明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
夕阳西下,文化广场热闹起来。健身的村民们表达心声:“过去农闲没啥事,就打个小麻将,现在大家都到广场来,健身、聊天、话未来,好日子都是靠双手干出来的,家家户户都这么干,好日子咋能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