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是以脱贫县、脱贫村以及“集团帮村”“万企兴万村”项目村作为乡村振兴示范创建重点,以农业产业发展为主线,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县区3个、示范乡镇17个、示范村60个。到2025年,示范县、镇、村实现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乡村建设行动取得明显成效,乡村文明程度得到新提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高。在此基础上,全市上下还要凝聚合力,推动争创全国“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
在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中,我市将做好以下重点工作:一是大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重点实施花生、乳制品、杂粮和草食畜牧等四大全产业链,发展乡村旅游新业态;二是大力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进乡村生态产业化,倡导绿色低碳生活;三是大力建设高素质农村人才队伍,实施“科技特派+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四是大力实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行动,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五是大力发展优秀乡村文化,鼓励支持非遗传承、传播活动,开展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等学习宣传推选活动;六是大力推进乡村社会事业建设,保障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各学段学生资助政策覆盖率,建立健全防范化解因病返贫致贫的主动发现机制,对监测发现的农村危房实行销号管理,建立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机制;七是大力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巩固饮水安全成果,推进“快递进村”;八是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九是大力推进农村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解决乡村振兴的要素流动,实现农村各种资源的保值增值。细读这九项工作不难发现,其所涉及的工作包罗万象,涉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目标直指乡村振兴和农村发展,致力于造福广大农民。试点期间,省乡村振兴局将组织指导我市开展相关工作,并在省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中,安排专项资金作为试点启动经费,组织省农科院、沈阳农业大学等省级专家团队加大对试点工作的技术支持。这无疑将为我市乡村振兴工作注入新动力。
作为传统农业大市,近年来,我市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重点工作优先推进,从发展思路、主攻方向和实践路径等3个层面,把农产品生产能力转变成绿色食品加工能力,把产量优势转变成产业优势,开启由大到强的发展之路,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果。
目前,我市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正充分依托资源禀赋实施重点推进,即:以推进百万亩农田节水提质增效工程、百万头生猪全产业链示范工程等重大工程为抓手,推进东部粮食果蔬区和西部杂粮畜牧区建设;以绿色农业标准体系为统领,制定田间管护、收储运、加工等标准流程,建立“乡镇季度擂台赛”机制,鼓励乡镇发展飞地经济,打造一批中心强镇;立足花生和牛羊等优质农畜产品资源,以品质化、功能化和品牌化为方向,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向绿色食品制造发展,打造全国重要的绿色食品基地。
以乡村振兴示范创建试点市为契机,我市将加快建成京津冀城市群和沈阳都市圈的“米袋子”“菜篮子”“肉库”,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