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伊始,一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阻击战在我市全面打响——医护人员鏖战一线;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公安干警恪尽职守……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然而,在这些人的身后,还有一个活跃的群体。他们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也有热心肠的大爷大妈,还有我们并不熟悉的兄弟姐妹……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
志愿者是敢打硬仗的“突击队”,身处疫情防控的最前沿,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志愿者是身披红色战袍的“勤务兵”,在城乡细微处、群众急需处,传递着爱和温暖;志愿者是鼓舞士气的“宣传员”,在百姓心间树起了战“疫”必胜的坚定信心。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千千万万的志愿者挺身而出、无私奉献,用行动汇聚起了我市抗击疫情的磅礴伟力,奏响了城市的大爱强音。他们是抗疫战场上的平民英雄。
穿着沉重的防护服,背着25 公斤的消毒液……那寒冬里被汗水湿透的衣衫,是我心中最亮丽的彩虹,我虽叫不出你的名和姓,却知道你肩负的神圣使命……
有这样一队“消毒战士”,他们每天都在上“前线”,手里的喷雾器就是他们的“武器”,空气中、物体表面可能存在的病毒,就是他们的“敌人”,他们就是我市的志愿者队伍——红十字应急救援队、绿舟应急救援队,还有蓝天救援队的志愿者们。
在防疫一线,志愿者背负25公斤重的防疫消杀喷雾器,长时间行走在市区公共场所、村、社区开展义务防疫消杀,为的就是给市民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生活环境。
消杀面积一百多万平方米,出队300余人次……这是阜新红十字应急救援队的“战绩”。自疫情发生后,阜新红十字应急救援队的志愿者们就奔走在大街小巷,为全市几十个小区、机关单位以及面临复工生产的企业进行了消杀作业服务。一抹抹志愿红,汇聚起守望相助的暖流。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多数请求志愿者服务队协助消杀的小区都是没有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爬楼梯就成为消杀工作中最辛苦的一项工作。青壮年正常情况下爬五层以上都觉得喘,更别提是背着25公斤重的消杀液、穿着密闭的防护服、戴着口罩和护目镜了。老旧小区高的有七八层,负重爬上去,腿肚子都哆嗦。来来回回背个十二三壶,才能满足一天的消杀任务。
吕强是绿舟应急救援队的一名志愿者,从2月初开始消杀作业。他的工作范围是一线工作单位的办公地点、街道办事处、社区等,尤其是无物业管理的弃管小区和人员出没较多的没有消毒杀菌能力的单位、社区,是吕强他们消杀工作的重点区域。据其介绍,一开始确实挺不适应的,喘气费劲,消毒水闻时间长了也呛人,一天的消杀志愿服务工作下来,密闭性防护服内,汗水早已浸透每一层衣服,背喷壶的肩膀也被磨得通红。湿透了衣服再到户外,又是冰凉冰凉的。每天高强度的工作,让身体素质不错的吕强也有些吃不消,可是疫情一天不见好转,吕强和其他志愿者的消杀工作就一天不会停止。
为了给居民搭建起一道坚固的防护屏障,志愿者们默默承担了许多。
防护服资源有限,大伙儿都非常珍惜,只要上岗就不敢喝水,尽量不上厕所。厕所可以不上,但汗水谁也止不住。结束一天任务脱去防护服的那一刻,头发上水汽蒸腾的景象着实有些搞笑,但笑着笑着,那份心酸与辛苦就涌上心头。
困难时刻,是你毫不犹豫地选择站出来……我看不见你温柔的面孔,却看得见你美丽的眼睛,看不见你甜美的微笑,却看得见你忙碌的身影……
一人的力量虽小,凝聚了一群人的力量却是强大的。疫情期间,在我市,无论是“00”后的年轻人还是年逾古稀的老人,志愿者们不怕苦,不怕累、无惧牺牲、勇挑重担,他们就像是城市的毛细血管,在特殊时期联结着这座城市的血脉……在新邱区长营子镇大岗岗村的查海路口检查站,每天都有一位戴着口罩、胸前佩戴党员徽章的老人。他叫高洪海,今年72 岁,是一名有着34 年党龄的老党员。当得知大岗岗村设立疫情防控检查站后,他不顾个人安危,主动请缨,来到大岗岗村最前沿的检查站。由于年龄偏大,大岗岗村干部一再婉拒,可高洪海仍坚定地表示:“疫情就是命令,我有义务为疫情防控出一把力。我的身体没问题,请组织放心!”“我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有义务在疫情防控关键时刻与全村人民一道并肩作战。”大连交通大学大三学生、家住清河门河西镇河西村的张恂与同村的四名大学生组建了“大学生防疫先锋队”。他们不畏严寒,站在村口防疫卡点值守,对过往人员进行检查登记。在轮岗休息时,他们又当起了宣传员,挨家挨户向村民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及防控措施。
2月8日,刚满18岁的孟凡婷积极报名参加到阜蒙县平安地镇石场村的防控志愿者队伍中。她每天八点多就从家出发到村子的卡点,对来往车辆的驾驶员进行测温、登记,摸排统计返乡人员及接触人员信息,走村入户发放宣传单,张贴宣传海报……中午有时在临时的棚子里烧点热水吃碗泡面,有时连饭也顾不上吃。
在海州区西山街道滨河社区的抗“疫”志愿者队伍中,有一个齐上阵的志愿者家庭。这个志愿家庭的倡导者是现就读于东北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张继豪。在他的提议下,他的父亲、三姨夫和姐夫先后在社区报名成为志愿者。张继豪和父亲组成“父子兵”,并肩战斗在小区卡点值守、人员和车辆登记、宣传防疫常识等各个岗位。
在阜蒙县哈达户稍镇前查台村,看到顶风冒雪坚守在村口五个卡点的执勤人员很辛苦,全村妇女在村妇联主任徐艳英的带领下,化身“最美厨娘”,争先恐后地为卡点做饭。包饺子、烙馅饼、煮馄饨、擀面条……她们变着花样做,个个都是厨艺好手,为的就是让执勤的村干部和志愿者吃上可口的饭菜。
“抗击疫情算我一个”“我志愿参加”……一个个请战电话、一条条信息,让我的心温暖,让我的眼湿润。并肩战“ 疫”,志愿同行,这场仗怎能不赢?
“志愿者就像及时雨,他们的参与对基层防疫工作来说是如虎添翼,他们自愿请战,无畏逆行,每一个志愿者都是抗疫先锋。”市民政局工作人员对记者如是说。
2月6日18点21分,市民政局接到电话:“你好,是市民政局吗?我们是星光社区,有志愿者可以支援我们吗?我们太缺人手了。”得知此消息后,工作人员迅速行动,在志愿者群里发起号召,立即有几十名志愿者积极报名。
“你好,我是细河民政,我们有一批数据需要核实,数据量太大了,时间紧,能支援我们一些志愿者吗?”2月7 日18点41分,接到电话,市民政局工作人员迅速在志愿者群发出紧急支援号召,当晚选定14人前去协助。一天时间内,志愿者拨打电话1300多个,核查大数据1357条。
2月7日20点07分,微信网友发出消息:“滨河社区一小区缺值夜班的人。”当晚就有两名志愿者报名支援夜间卡点值班。“抗击疫情算我一个”“我要参加”……一个个请战电话、一条条信息,接踵而来。2月3日,彰武县下发通告招募社区志愿服务人员。通告一经发出,县区50余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志愿者积极响应,半天时间就有2000人递交了“请战书”。
他们第一时间分赴各个社区,采取微信宣传、大喇叭广播、张贴公告、发放一封信和动员志愿者参与等多种形式拉网式排查,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空白。在小区门口值班值守,全天候严把出入关,登记出入人员,测量体温,充当“值班员”。
志愿者还客串起“补给员”,为年老体弱者或隔离人员采购生活用品并送到家门口,让居民真切感受到隔离不隔情、隔疫不隔爱。铁医社区70岁的王大娘告诉记者:“他们很关心我,主动买米买菜,还送到了家门口。”志愿者的无私奉献,让居民看在眼里,暖在心中。
做这些是图什么?“什么也不图,就希望自己的付出能换来大伙的平安。保大家岁月静好,我们愿负重前行。”志愿者刘洋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每一位志愿者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