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红星:战疫时刻 仁心守护
抗疫期间,一位职专教师的老父亲肛门口长了一个包块,疼痛不适,作为女儿的她十分焦虑。带老人去医院吧,担心年迈的老人受到交叉感染,不去吧,又怕误了病情。正在她束手无策时,偶然在微信朋友圈看到华润辽健集团阜新矿总医院范红星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展微信义诊活动的信息,便试探着添加好友并发微信给医生范红星。范红星接到微信已是深夜,但他还是在微信里耐心地询问了老人的各种状况,运用丰富的临床经验给出了“血栓性痔”的诊断,并认真提供了用药和治疗指导方案,还安慰她不要焦虑。两天后,女教师再次发微信给范红星,告知她父亲的病症已经明显好转。后来,她在自己的朋友圈和“阜新在线”叙述了自己的求医经历,称赞十几分钟的微信义诊解决了他们一家人的大难题。这条微信浏览量超过了5000人次,一天之间范红星又新添加好友超百人。
华润辽健集团阜新矿总医院范红星劳模创新工作室是今年1月7日揭牌的,领办人是市劳动模范范红星。新冠肺炎疫情袭来,在严防严控的形势下,为方便本地区有诊疗需求的广大患者足不出户就能科学掌控自身病情,2 月 6 日起,范红星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启“微信义诊,仁心守护”活动,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约束,通过免费在线问诊,开辟了抗击疫情的网上战场。
范红星劳模创新工作室共有6名成员,吸纳了华润辽健集团阜新矿总医院内科、外科、重症、检验和护理专业骨干。自开展“微信义诊”活动以来,每天接诊咨询患者三、五十人,工作室每位成员都不计辛苦地默默付出,耐心地接受每一名患者的咨询,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治疗方案。在日常工作诊治住院患者之余,工作室成员们在下班后、在吃饭时几乎手机不离手,随时随地为线上求诊、咨询的人解答问题、指导治疗,用仁心真诚守护每一名患者的健康。仅社区封闭管理的一段时间,工作室微信义诊患者达700余人次,病种涵盖了胃肠疾病、胆疾病、肛周疾病、泌尿系统疾病、乳腺疾病、疝、皮肤感染、外伤、肿瘤等,解决了部分患者特殊时期看病难题,降低了市民去医院就诊带来的交叉感染风险。 (焦田)
范红星劳模创新工作室举办防护操作示范课。
陆远波:防控疫情 逆行先锋
2020 年的春节,对于刚刚荣获国家电网公司特等劳动模范的陆远波来说很不平凡。作为国网阜新供电公司“格日勒”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他充分发挥劳模的榜样作用,继续带头冲在一线。
1 月 22 日,腊月二十八,正在阜蒙县佛寺供电所值班的陆远波,接到了公司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我是劳模,又是党员,防控疫情我必须先上,起表率作用,病毒不退,我们不撤!”陆远波带头在公司发出的承诺书上签名,并在服务队工作群里发出倡议。 “格日勒”共产党员服务队全体队员积极响应,表示带头坚守防控一线,全力做好供电保障。开展疫情防控医院时刻离不开电,当天,陆远波带领人员 3 次上门为佛寺镇蒙医院解决难题,保证了电力供应。
第二天,陆远波带领服务队员对佛寺镇政府、佛寺蒙医院等重点客户的供电线路进行特巡,积极与镇政府、医院负责人对接,建立 24 小时联动机制。接着,陆远波带领服务队员对辖区供电线路进行了全面检查,先后完成了 96公里配电线路特巡、80 处接点测温工作,及时排除设备隐患。服务队员 24小时待命,全力确保疫情防控期间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为加大疫情防控宣传力度,佛寺镇政府决定恢复 13 个村的大喇叭广播。解放村和北河村的扩音器没有合适的供电电源,佛寺镇政府紧急向供电所求助。疫情当前,陆远波得知情况后,立即组织服务队员分成两个工作组,分别前往解放村和北河村接线送电。按规程要求引出负荷线、固定,接好进户 线、电 源 线、通 电 …… 仅 用 半 个 小时 ,就 完 成 了 应 急 广 播 电 源 安 装 工作。 “不串门,不聚餐,多通风、勤洗手,出门戴口罩、不去凑热闹……” “硬核”广播把疫情防控科普知识传遍村里的每一个角落。
为减少人员流动,陆远波还主动在微信群、朋友圈向电力客户宣传国网APP、微信、支付宝等线上业务办理及缴费方式,引导客户足不出户办理业务,有效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魏晓丽)
陆远波(右)带领“格日勒”共产党员服务队在查干哈达村开展线路设备巡视。
于清华:爱心捐赠 助力防控
3 月 4 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建设银行阜新分行开发区支行副行长于清华,开车来到海州区站前街道科技社区,把自己花1000元钱买来的电暖气、口罩、方便面、面巾纸等,送到社区防控人员手里。接着,他又来到八一路,把同样的防控物资送到细河区中苑街道丹阳社区。
于清华每天都看到,社区防控人员 为 了 抗 疫 起 早 贪 晚 冒 着 严 寒 在 小区值守,十分辛苦。他特意选择在学习雷锋纪念日前夕,自己出钱去慰问参 与 防 控 检 查 点 值 班 的 社 区 工 作 人员。
新冠肺炎疫情袭来,作为主持工作的支行副行长,于清华深知自己肩上的分量。春节假期,他每天都早早来到行里,检查值班人员落实防控措施情况,和同事们一起为存取款设备消毒。中国建设银行为了方便疫情信息采集,专门设计了一套软件,面向全社会推广。于清华发动支行员工积极向相关企业、社区推广这款软件,帮助 100 多个单位搭建起疫情防控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企业和社区能更快捷、准确掌握疫情信息,有效推动了防控工作。
于清华曾在辽宁建行系统率先创办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抗击疫情期间,他和同事们充分发挥工作室的优势,创新金融服务方式。他们依托总行新一代核心系统,将建行大数据云和微信平台对接,在全省金融系统率先成立了于清华劳模(职工)创新“云工作室”,在网上为广大客户提供存款、贷款、信用卡、投资理财等一系列金融增值服务,使广大客户即使在居家隔离的情况下,也能享受到便利的金融服务。同时,平台还源源不断地为客户提供疫情防治和医疗保健知识,为夺取抗疫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程珉)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于清华为客户服务。
谭淑莉:带头值守 筑牢防线
“疫情无情人有情,危急时刻见真情。”2 月 29 日,海州区站前街道科技社区党委书记谭淑莉收到了社区居民以个人名义送来的一面锦旗。在外返阜人员姚师傅深情地说: “隔离在家期间,书记没有把我们当成负担,还亲自帮我家采购物品,真得让我们非常感动。”他的话,代表了很多科技社区居民的心声,在这段特殊的时间里,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社区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谭淑莉在社区工作 20 年,曾获得过“辽宁省服务群众好党员”、阜新市劳动模范、 “阜新市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等多项荣誉称号。农历腊月二十九,上级党委部署新冠肺炎的防疫工作,谭淑莉和社区的同志们说,防疫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一定要守护好家园,保护群众安全。社区党委很快组织起一支由党员和工会志愿者组成的团队,投入疫情阻击战。
科技社区位于城区繁华地段,居民楼相对集中,管辖区有两个物业小区,是老旧开放式的,又存在一个小区两个社区管理的情况,疫情防控要做到封闭,难度很大。2月上旬开始,小区开始施行封闭管理,街道党委决定相邻两个社区统一由科技社区管控,谭淑莉临危受命,忘记了筋膜炎带来的病痛,带头冲锋在防控最前沿,带领社区干部和公益岗人员在 10 多个防控检查点 24 小时轮班执勤,为社区居民牢牢筑起了对抗疫情的安全网。科技社区先后共有113户外地返阜人员家庭,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党员、楼长、网格员、志愿者的作用,进行网格化、地毯式排查,对外来人员逐一登记在册,做好追踪随访,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谭淑莉还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安排返阜人员进行居家隔离观察,通过微信视频随时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帮助他们采购生活必需物品,让他们安心度过了隔离期。一个外地返阜大学生在微信朋友圈中感慨地说:“家乡的社区工作人员真得很贴心,让人感受到满满的安全感。” (魏利军)
谭淑莉(中)与社区工作人员冒雪在小区门口执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