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信用阜新网站!今天是 2025年7 月25日 星期五
首页 -> 守信红名单
阜新小伙李俊澎 为陌生生命续航
2021年11月09日来源:阜新日报周末
[字体: ] 打印
  10 月 26 日上午 7 点30 分,在 解 放 军 北 部战 区 空 军 医 院 。 深 秋的 阳 光 照 进 外 周 血 造血 干 细 胞 采 集室,气氛温馨。
  这一刻,“80 后”阜新小伙李俊澎躺在造血干细胞采集床上,鲜血从他坚实的手臂流出,经过长长的导管进入一台大型血细胞分离机内。经过分离机处理后,造血干细胞被一点点地采集出来。
  这里很宁静,只有机器轻轻地嗡鸣像是唱响一曲难掩激动的赞歌。这里也很不宁静,一场生命接力在两个陌生的生命中轰轰烈烈的传递。
  在接下来的两天里,每天5个多小时,每次300余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悬混液陆续经过离心分离,被收集在专用血袋里,血液的其他成分均回输到李俊澎体内。
  泛着淡淡红色的专用血袋里,不光承载着李俊澎这位普通、朴实的小伙传递的“生命火种”,更是一份来自阜新的大爱,一簇阜新创建文明城市进程中的星星之火,同时也是一位19岁白血病患者的“生命种子”。
  四年前一份“不经意”的血样
  生活总是创造奇迹,奇迹不断发生。一次配型,就把原本素不相识的两个人变成血脉相连的亲人。
  10 月 25 日午后,在解放军北部战区空军医院,刚刚注射完“动员剂”的李俊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时间重回到2017年的一天。阜新市红十字会在解放广场做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宣传,30 岁的阜新小伙李俊澎参加了这项活动。听完志愿者的讲解,得知只要留存 8~10 毫升血样就能加入中华骨髓库,为白血病患者带去生的希望,他毅然填写了入库申请表,成为中华骨髓库的一分子。 “有时间的时候,也经常去参加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方面的宣传,能给别人带来一线生机,努力做点儿什么,觉得特别值得。”多年来,李俊澎一直热心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公益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2021年的9月的一天,他接到一个电话:“我是阜新市红十字会志愿者,您曾在中华骨髓库留存血样,如果配型成功,请问您还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吗?”“愿意。”李俊澎继续忙碌着手头的工作。
  10 天后,市红十字会志愿者再次联系到他,他与一名白血病患者高分辨分型检测相合,问他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拯救这名患者时,他几乎是下意识的反应:“愿意!愿意!这对我俩来说,都太好啦!”
  回想当时的情景,他说,没想那么多。“四年前留存的那份血样,市红十字会的确认电话,我都没在意,因为过去这么久了,我都把这件事忘了。问我‘现在愿意不愿意捐献’,当然愿意了,因为当初就是想捐献才留存血样的呀。”李俊澎激动地回忆着,口中不停地重复着“愿意”。
  早在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之初,他便知道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率是十万分之一。配型成功让李俊澎非常激动,“这是多么难得的机会,我的捐献能够帮助延续另一个生命。完全不用考虑,我百分之百要去捐献。”捐献的事儿答应下来了。他第一时间把这件事告诉了父母,热心肠的父母听到这个消息,第一反应就是,“好事啊,儿子。对你来说,实现一次捐献愿望,对那位患病的男孩来说,也是一次生的机会,全力支持你,加油啊!”
  用行动完成大爱传递
  10 月 20 日,李俊澎在阜新市红十字会志愿者和父母的陪伴下,来到解放军北部战区空军医院,接受为期五天、每天两次的“动员剂”注射,将原本在血液中含量非常少的造血干细胞从骨骼中“动员”到外周血中,以便于五天后通过专业仪器将造血干细胞从外周血中分离出来。
  因为白血病患者体重较大,根据医务工作者制定的采集计划,需分两次采集。“没关系的,我愿意捐献两次,免得他不够用。”李俊澎憨笑着告诉记者。从来到解放军北部战区空军医院那天起,在为期七天的采集过程中,李俊澎的亲人和辽宁省红十字会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与阜新市红十字会志愿者轮流全程陪伴。他高兴地说:“有亲人和志愿者朋友的相伴,使枯燥的采集前准备与采集过程变得特别温馨,我没有感到丝毫不适。”
  于是,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10 月 26 日午后 1 时,第一次造血干细胞分离完毕。下午3时,在解放军北部战区空军医院,李俊澎郑重地接过了中华骨髓库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中国红十字会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总队秘书长杜世强颁发的《捐献造血干细胞荣誉证书》。随后,专业人员将承载着“生命种子”的专用血袋护送上高铁驰离沈阳,点燃那位白血病患者的“生命之光”。27日晚,第二份造血干细胞离沈。
  患者妈妈写来了诚挚的感谢信:刚上大一的儿子确诊了急性白血病, “感觉天都塌了”。感谢李俊澎在全家陷入绝望的时候,为孩子带来了重生的希望。“只要能帮到那个小伙子,能让他恢复健康,我愿意做这一切,值 得。”李俊澎,一位平凡的年轻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创建文明城市中的阜新,为自己的生命,增添了一抹浓浓的亮丽色彩。
  捐献造血干细胞 给白血病患者重生的希望
  记者从阜新市红十字会了解到,李俊澎是我市第16例、辽宁269例,中华骨髓库第12192 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
  “这次捐献,对我来说,点滴血液,举手之劳。陌生的大男孩,我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希望你未来健康快乐……”10 月 26 日,随着第一份造血干细胞一同带走的,还有李俊澎深深的祝福,这个不善言辞却又正直善良的阜新小伙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是他却实实在在地用大爱诉说了人间最美的语言。
  市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张晓艳表示,李俊澎的大爱让一位白血病患者有了重生的希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 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她告诉记者,近几年,我市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越来越多,年轻人已成为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中坚力量。目前,我市已有 8149 名志愿者留存造血干细胞血样,16 名志愿者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了素不相识患有血液病患者的生命。
  据悉,捐献造血干细胞,只需用细胞动员剂,在外周血中采集,通过细胞分离机将造血干细胞从血液中分离出来,而其余血液将从另一管道输回捐献者身体。造血干细胞捐献是挽救白血病、淋巴瘤等重症患者的有效途径。据介绍,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各种细胞每天都在不断地新陈代谢。捐献造血干细胞后,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1~2 周 内,血液中的各种血细胞就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因此,捐献造血干细胞与献血一样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主办单位:阜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地址:阜新市细河区中华路45号
承办单位:阜新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地址:阜新市细河区龙城路5-2号
网站标识码:2109000054   辽ICP备11010943
辽公网安备 21091102000146号
总点击量:13016060   月平均点击量:316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