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信用阜新网站!今天是 2025年5 月29日 星期四
首页 -> 守信红名单
田东亮:用爱温暖身边人
2021年06月02日来源:阜新新闻网
[字体: ] 打印
   “13年来,他无偿献血53400毫升,献血总次数137次,全血2400毫升,机采血小板254个治疗量,相当于10个成年人全身血量的总和。”市中心血站站长吴志民这样点赞田东亮。
  “2008年,田东亮成为市红十字会志愿者,13年来他志愿服务2000多小时。无偿献血宣传、赈灾捐款、慰问敬老院、慰问贫困儿童等每一次志愿活动,他都‘冲’在最前面!”市红十字会副会长张晓艳这样介绍田东亮。
  “他经常向我们街道和社区的居民宣传无偿献血、捐献遗体和志愿服务的益处,带动居民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海州区站前街道红十字会副会长秦斯这样赞许田东亮。
  田东亮是一名普通的出租车司机。“我的父亲曾是一名军人,我的一言一行受父亲影响特别深。”1979年出生的田东亮,1998年参军入伍。两年的军旅生涯,给他打上了深深的红色烙印,让他练就了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甘愿奉献的军人品质。
  采访期间,田东亮从柜子里翻出红色封皮的无偿献血证,铺满了一桌子,记者仔细数了一下,37本!这些无偿献血证详细记录田东亮每一次献血的时间、地点、数量,枯燥的数字勾勒出他大爱奉献的画卷。
  “最开始几次献血没敢告诉家人,怕他们担心。”那是2008年2月8日,路过解放广场时看到一辆阜新市中心血站的采血车,田东亮的脑海里闪现出前一段时间看到的电视画面,一位伤者大出血急需输血,很多陌生人伸出手臂,挽救伤者生命。
  田东亮走上献血车,首次献血量400毫升,几天后他收到一条短信,“您好,您捐献的血液已用于临床救治病人!”
  “这条信息很简洁,但对我来说是鼓舞,我还时不时地为自己的爱心举动叫好。”田东亮腼腆地笑着说,“‘献血光荣’这四个字不仅是沉甸甸的荣誉,更是对我的激励。”
  献血频次规定的半年时间刚到,田东亮就兴冲冲地跑到血站完成了第二次献血。就这样,无偿献血成了田东亮人生的必修课,时间久了,他的名字被血站的工作人员记住了。2013年12月,献血量达到8000毫升时,田东亮捧回“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每半年献一次血已经无法满足田东亮那颗澎湃的心。后来,田东亮每隔两周左右就捐献一次机采血小板。B型血小板经常出现短缺情况,田东亮跑血站的次数更频了。
  他的朋友、战友知道了他的事迹后,纷纷竖起大拇指,“这小子是我们的榜样!”10多年来,在田东亮的带领下,许多战友、好朋友先后加入献血队伍中来。
  作为阜新市红十字会志愿者,他是志愿服务队的“主力司机”,只要一个电话他就会出现在需要他的地方,跑沈阳去锦州,他没有一句怨言。在他的感召下,家属将车祸遇难小女孩的器官捐出,让6名患者重燃生的希望。
  2011年5月17日,田东亮和妻子一同留存了造血干细胞血样,成为中华骨髓库中的一员。10年时间过去了,还没有遇到与其血液配型成功的人出现,“随时待命,若配型成功,我都会毫不犹豫地捐献干细胞。”
  2013年,田东亮独自护送造血干细胞从沈阳到西安,见证了造血干细胞采集封装、护送交接的整个过程。“每半个小时就要晃动一次,我一路上小心地抱着储运箱,就像抱着自己的孩子。”到达西安后,他见到了医护人员期盼的眼神,当把造血干细胞交到家属手中时,他看到了家属热泪奔涌的背影。
  从东北到西北,这是一次生命的握手。
  经过这一次,田东亮真正认识到播种生命种子的重要性,捐献造血干细胞能给一个生命、一个家庭带来活下去的希望,成为骨髓库的一员不仅仅是帮助别人,同时也是幸福自己,在付出爱的同时让自己和家人获得更多的满足感。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作为一名党员,田东亮身先士卒和社区志愿者一起参与社区卡口值班,宣传防疫知识,站岗执勤,并先后两次向疫区捐款。
  “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退役军人,胸装一颗红心,心怀一片真情,能为有需要的人做点什么,义不容辞!”田东亮这样说。
  多年来,田东亮的义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认可。他和家人先后获得中华骨髓库五星级志愿者、中国红十字五星级志愿者、辽宁省最美志愿者、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省红十字会优秀志愿者、全国文明家庭、全国五好家庭、全国最美家庭等荣誉......一个又一个的荣誉,是对田东亮播撒爱心的褒奖。

主办单位:阜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地址:阜新市细河区中华路45号
承办单位:阜新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地址:阜新市细河区龙城路5-2号
网站标识码:2109000054   辽ICP备11010943
辽公网安备 21091102000146号
总点击量:13016060   月平均点击量:316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