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洒余晖映朝阳——记海州区和平街道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马元文
在海州区和平街道,有这样一位每天都“闲不住”的热心人,为建立“五 老”人才库挨家走访摸排,为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出谋划策,为推进常态化教育基地建设四处奔波,为丰富老人的退休生活不辞辛劳……他,就是和平街道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马元文。
70岁的马元文,已经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整整10个春秋。2011年退休后不久,马元文就在社区推荐下,被聘为和平街道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在其位就要谋其职。为了摸清“五老”人员底数,让他们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发挥,走马上任的马元文第一时间就开始进行走访摸排。近半年的时间里,马元文的足迹踏遍了和平街道各个社区,走访了 2000 余名老干部、老党员、老军人、老教师、老专家,成功建立了街道“五老”人才库,进一步壮大了关工委队伍,为顺利开展各项工作活动夯实了基础。
“十年树木,百年育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直接关系到国家前途与民族的命运。”马元文深知关心和教育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性。为更好地开展工作,马元文经常深入到学校、基层以及孩子们中间,了解青少年的思想状况与生活和学习情况,并积极拓展思路、创新手段,主动联系各个相关部门人员,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特色教育活动。10 年里,马元文先后带领“五老”人员进学校、去军营、到企业、下社区,先后与驻阜某部、韩家店镇、市疾控中心等 10 余家单位建立了学法、学军、学农、学工等帮教关系,先后筹划开展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进校园”“交通法规进校园”“燃气安全进校园”“疾病预防进校园”“反恐宣传进校园”“消防安全演练进校园” 及“大手牵小手 共同学雷锋”等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孩子们健康成长。同时,全力推进常态化教育基地建设,有力保障了和平街道学龄儿童社会实践的多样性。
传承是最好的学习,行动是最好的接力。十年来,马元文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老党员初心不改、无私奉献的情怀,做到了街道信任、学校欢迎、家长满意、孩子受益,开创了和平街道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新局面。
为了提升“五老”的凝聚力与影响力,喜爱文艺的马元文组织成立了以“五老”人员为主体的“五老”关爱艺术团并担任团长。“我们排练的曲目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要通过节目展演弘扬正能量,传播红色文化。”马元文告诉记者,艺术团自成立以来每周都会组织排练,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热爱文艺的退休老人加入进来,如今团员已经发展到了66人,其中女子军鼓队更是远近闻名。
为了把关爱艺术团办成老同志发挥余热的阵地和舞台,几年来,在马元文的带领下,“五老”关爱艺术团累计参加各种义务演出活动几百场,同时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活动。“能在退休之后为社会再做些有意义的事,我们非常自豪。”马元文说。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作为一名老党员,马元文经常对青年党员们说“: 无私奉献、热心帮助他人是中华传统美德,要多去帮助身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将传统美德传承下去,这也是我们共产党员的‘初心’。”
几年来,马元文用自己的言行践行着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他也先后获得了“阜新好人·最美人物”“最美海州人”、阜新市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阜新市优秀宣讲员、辽宁省少先队优秀辅导员、阜新市老年服务工作先进个人、“阜新市老有所为贡献之星”等荣誉称号。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虽然已经年到古稀,但马元文依然满腔热情地奔波在路上。在他的计划里,还有很多事情要去做。他动情地说,“从事关心下一代教育工作的这 10 年,使我的退休生活更加有意义、有价值。我将一如既往地在关工委这个舞台上继续发挥余热,尽我所能,不遗余力!”
●上一篇文章: 学习雷锋冲在前 慈善义工受表彰
●下一篇文章: 第七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 工程”人选公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