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十七载 植绿染沙乡
2005 年至 2022 年,青丝飞扬,满头白发,生命走过 17 年;不毛之地,满目葱茏,时间跨度 17 年。庄守信,一个普通的农民,就像他的名字一样,信守着让黄沙变绿洲的誓言,用17年的光阴圆一梦。
日前,记者来到彰武县阿尔乡镇北甸子村庄守信的家看到,2005 年 4 月 12 日他亲手栽下的杨树苗已经长成几十米高的大杨树,虽然是冬末,也能想象出春夏之时它的参天之势。17 年前他家周围的黄沙,如今也被他亲手种下的树林覆盖,房子周围树木成林。而当年那个青春洋溢的壮年人,已经变成满脸皱纹的 68 岁老人,手上的伤痕和青筋述说着他所经历过的艰辛。
17 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大沙包,别说树木,连根草都没有。大风来袭,漫天风沙,人睁不开眼睛,窗户不敢打开,即便如此,沙子也会被大风吹得满屋都是。“这里,是辽宁北部边缘与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沙地的交界地。你根本想不到,我的房子很多次差点被沙子掩埋。”庄守信告诉记者。
那时,庄守信就开始顽强地植树。他说,总不能让沙子欺负死吧。在沙丘上植树成活率非常低,往往是栽下了,不到几天树苗就死了。庄守信就是不信邪,树死了,再种。陆陆续续,庄守信栽下的杨树、松树、柳树活了 1 万多棵。40 余亩的黄色沙丘,变成一片绿意盎然的小树林。庄守信摸着自己的白发,笑了。
17 年前,庄守信家的院子空空荡荡,只有风沙肆虐。现在,他养了十几头黄牛。去年秋天,他收获了1.5万斤的玉米,堆满了院子,代替了当年一样是黄色的沙子。
北甸子村有不少“庄守信”。这些年,村民自强不息,在各级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在沙丘上种了 300 余万棵树,森林覆盖率达到了 54%。空中俯瞰,北甸子村郁郁葱葱,煞是好看。作为这个村曾经的党支部书记董福财,成了这里的精神代表。
治沙修路,治沙造林,北甸子村在生态治理上实现了凤凰涅槃,也在发展经济上迈开了大步。现在,村内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村级柏油路达 5 公里,水泥路达 20 公里。村里的养牛业风生水起,肉牛存栏量达 1500 余头,很多外村的姑娘嫁到村里来。
作为村里的一员,庄守信觉得很自豪。不善言谈的庄守信说,只要身体允许,就要把植树造林这件事儿做到底。
●上一篇文章: 第七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 工程”人选公示名单...
●下一篇文章: 在新闻一线续写军人本色——记最美退役军人、市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