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彰武县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的彰武县阿尔乡镇阿尔乡村疫情防控出入口,始终活跃着一个瘦小柔弱的身影。她就是阿尔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明明。今年33岁的她是全国先进工作者、一个人守护山林30 多年的护林员李东魁的女儿。深受父亲影响,李明明身为阿尔乡村带头人,日常工作中总是带着一股百折不挠的韧劲。特别是在今年3月以来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她放弃陪伴家人的时间,冲锋在前,把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工作上。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我觉得在这轮疫情防控的实战中,我们村党支部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李明明说。
在接到疫情防控工作通知后,该村党支部立即召开“两委”会议,对出入口、入户排摸、动员宣传和监测点分布、人员分工、值班值守等工作进行详细安排部署。所有党员、村干部和志愿者按照统一领导、听从指挥、统一安排的要求,迅速进入“战时状态”。
地处辽蒙交界的阿尔乡村是彰武县的“北大门”,而且全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为严把疫情“输入”关,阿尔乡村党支部号召全村42名党员积极加入村疫情防控党员服务队,分工负责、按组包片。村里36名网格员不分昼夜对本村返回人员及来村探亲人员逐户进行全覆盖拉网式排查。对于疫情期间居家隔离人员,网格员在其家门前张贴居家隔离规范守则,落实包保制度,严防与外界人员接触;送去志愿服务连心卡,让居家隔离人员隔离不隔“爱”;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每天对居家隔离人员进行思想疏导和情绪安抚;动员辖区内3家饭店暂停营业并签订不举办、不参加聚餐活动承诺书;对辖区内7家商店统一消毒,并要求其张贴出入佩戴口罩等醒目标识。
国道304 线经过阿尔乡村,每天途经的人流量、车流量都很大。出入口监测点能否把好关,对全镇、全县疫情防控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从源头上阻断病毒传播,阻止疫情蔓延,阿尔乡村党员干部主动积极参与到阿尔乡镇国道出入口的24 小时值守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我想尽我的能力为疫情防控做些该做的,越是艰难时刻,党员越要带头上!”今年72岁的老党员王文华三番五次向村党支部申请,终于当上一名网格员,负责他家附近15户村民的日常排查和政策宣传工作。王文华格外尽职尽责,每天一丝不苟完成排查任务。疫情防控形势特别严峻的时候,村里张某家的孩子要从外地回到村中。王文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导张某家的孩子暂时不宜返回。张家人对王文华的一片真情和细心劝导深表感谢,也深受感动。
于占国是阿尔乡村新房子屯的屯长。自新房子屯与内蒙古边界疫情监测点设立以来,于占国和妻子陈秀英“夫妻上阵”,于占国带头值班值守,陈秀英为工作人员准备一日三餐,做好后勤保障。
因为责任,他们无所畏惧;因为担当,他们舍小家为大家。面对疫情,阿尔乡村党支部团结带领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深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自身也得到锻炼和提升。
●上一篇文章: 众志成城 携手抗疫
●下一篇文章: 69岁农民刘作全自办农家书屋20余载——有书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