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也许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对于阜蒙县紫都台小学教师孙世梅来说,幸福可以很简单,那就是像一棵树那样,丹心守得百花香,坚守着教育的初心。
生长在60年代的孙世梅老师,从小就目睹了父母辈生存的那份艰辛与苦难,饱受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与求学的艰难,1986年,刚刚毕业的孙世梅回到家乡,选择教书育人这份清贫但却受人尊敬的职业,登上三尺讲台开始了她教学人生之旅,这一站便是36年。
36年,她披星戴月,忘我工作,一心扑在教学上,扑在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上。课业负担重,工作量大,可她从无怨言,默默奉献着,努力着。用她自己的话说:“每天看着孩子们心情就高兴,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成长就觉得是最幸福的事儿......”
虽然平淡,但这平淡的背后分明透出崇高;纵然平凡,这平凡的本身便是伟大。
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她每天清晨从床上爬起来早早赶到学校,从带领学生们上早操开始,自习、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外活动......几乎是“连轴转”没有休息的时间。累了,就趴在办公桌上小憩一会儿,铃声一响,便匆匆走入教室。中午休息,她匆匆吃口饭,就回到教室,看着孩子们吃饭、带孩子在操场上游戏。放学后,她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学校,批改学生作业,为掌握每一个学生一天的学习情况,她不敢有半点马虎,对每一本作业都要精批细改。晚上,除了要备写教案外,她还要对一天的工作情况及班级工作进行总结反思,对第二天的工作进行安排,做到心中有数。
36年间,孙世梅从未因家事和天气原因而影响自己的工作。雨天,她骑着摩托车和乌云赛跑,光着脚丫背学生过河;雪天,她蹚着没过膝盖的雪,领着顺路学生一步一滑的去学校。一次,为了保护自己的学生,她差一点掉进山沟里,还好被一棵松树挡住。有时遇上冰雪路,更难走了。严冬里虽然寒风刺骨,可每次到学校时,她都已是汗流浃背。
爱如慈母,润物无声。孙世梅始终坚信:只要心中有爱,教育工作就是一种幸福和愉悦。她告诉记者,在这些年里,她早已熟悉紫都台镇每一条乡村小路。清楚知道每个孩子家住哪里,熟悉每个孩子家庭情况。
8年前,孙世梅所带的班级来了一名残疾学生。他不能独立走路,生活不能自理,家里生活十分困难。了解到孩子的情况后,孙世梅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让这名学生在学校里与其他孩子一样开心上学。
残疾学生自己不能翻书,每节课孙世梅都会帮他一页一页地翻书,他不能自己执笔写字,孙世梅会挤出时间,手把手地教他从一横一竖起开始练习。平日里,孙世梅主动承担起照顾他的责任——午餐喂饭、接大小便。孙世梅还帮助他练习独立行走。班级还以“爱的传递”为主题,组建爱心团队,每个小组都主动承担起帮助照顾这个残疾学生的任务,帮他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题。现在的他已经能扶着东西走路了,不但能写出数字、背诵乘法口诀,还会写一些简单的汉字。孩子的奶奶看到孙子的变化,把孙世梅视作恩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多年来,孙世梅先后荣获辽宁好人·最美教师、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教师等殊荣。她所撰写的论文曾获国家、省、市级奖项。她所讲的课多次荣获市、县级优质课。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师,天天与孩子打交道,工作很平凡。但我心中始终有个愿望: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呵护每位儿童快快乐乐地成长。”孙世梅用平实的语言坦露自己的心愿。
●上一篇文章: 2022年辽宁省教育世家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曾繁慧家庭
●下一篇文章: 张彪:在情理法之间找到最大公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