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连续多场大雨、暴雨、大暴雨袭击彰武,造成彰武境内河水暴涨,内涝严重,民房被淹,交通中断。然而,在这场百年不遇的水灾面前,彰武县兴隆堡镇马架子村马仗房屯西侧的二道河安然无恙,经受住了洪水的考验。
“人们悬着的心,终于落下了……纷纷竖起大拇指,对母德凤持续25年造林固沙治河的成果表示敬佩和赞叹!”今年58岁的马架子村村干部曹立国说。
冰天雪地要栽树,“母德凤是不是疯了”
马仗房屯西侧的二道河,是养息牧河上游的一个支流,发源于彰武县章古台镇并流经彰武县八个乡镇后出彰武县境汇入辽河。从前,每到汛期,浑黄的河水猛兽般肆无忌惮地冲刷河岸,吞噬岸边的农田。每到春秋两季,大风刮起,逐年加宽的河床又成了风沙的策源地,黄沙漫天,给两岸农田带来沙害。
据统计,仅在1995 年至1997 年,河水就吞噬农田200余亩。村民们眼看着即将成熟的庄稼被河水冲走,却束手无策。
家住马仗房屯的村民母德凤,也目睹了河水泛滥带来的危害,心里早就憋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1997年汛期过后,正在河边放牛的母德凤,恰好赶上乡、村干部现场勘察并研究治河的办法。他主动参与其中,并自告奋勇提出:“我想栽树治河。”
其实,栽树治河的想法在母德凤心里已经盘算了许久。他多年观察发现,夏季水大,从北面上游下来的洪水把河东岸的沙土掏空,促使河床呈现东低西高;春季、冬季刮大风,强烈的西南风、西北风又会把西岸的沙土“卷回”东岸。
“只要我在东岸栽满树,在河边也栽满树,就能‘挡住’沙,‘抓住’沙,‘治住’河。”母德凤说干就干。1997 年深冬,河水封冻,大地封冻,冻土层不再渗水,母德凤带着三个儿子在二道河东岸的河滩地上摆开了战场,挥锹舞镐干了起来。他要求每个树坑的深度必须超过一米,然后再把手腕粗的柳树桩埋进树坑。
母家的这一举动,迅速在全村引起了反响。有人说:“母德凤是不是疯了,冰天雪地要栽树,那不是瞎扯嘛!”还有人说:“那河滩地一不长草,二不长苗,栽树治河就是妄想!”也有好朋友劝他:“要治河,那可不是你一个老百姓一家一户能干的事儿!有这功夫,你干点啥不好?三个儿子都大了,还都没成家呢,你不犯愁?”
母德凤出嫁的女儿听到村里的议论后,特意跑回家劝父亲:“爸,村里人都说你是疯子,我知道你没疯,可这河发大水又不冲咱家的苗,你图个啥?求求你,咱回家吧!”
流言蜚语让三个儿子先后退出了战场,母德凤却丝毫没有退缩。那一个冬天,他们挖了600个树坑,栽了600 棵柳树桩。
“别看我今年74 岁了,造林固沙治河不能停”
春天来了,河滩上的600棵树桩开始抽枝散叶,母德凤的心里也充满了喜悦与期盼。然而,夏季来了,1998年那场波及全国多地的洪灾,也袭击了彰武县,二道河暴涨的河水一夜之间卷走了母德凤一冬天栽下的成果。雨后,他赤脚走在河滩地上,心中满是苦闷与迷茫,再想到乡亲们的讥讽,他的心里更不是滋味。突然,发现不远处有一棵柳树桩孤独地立在河滩上,他不由自主地跑过去,蹲下来,看了又看。原来,这棵树桩更粗更高,而且埋得更深,所以才幸存了下来。
这棵顽强的树桩,又一次给母德凤带来了栽树治河的信心。
1998年冬天,一场大雪过后,母德凤不顾家人的劝阻,一个人带着锹镐又上了那片河滩地。这次他把每个树坑挖到1.5米深,还是600个树坑,栽了600 棵更粗更高的杨树桩。为了提高挡风固沙的效果,他还捡来大量蒿草、树枝围拢在杨树桩的周围,形成一道道篱笆。1999 年春天,杨树桩抽枝散叶,他又在600棵树桩东侧栽上了2500 棵杨树苗。
河滩地绿了。几年过后,母德凤奋战的百亩河滩变样了,原来的河床宽度“缩减”了近百米,“河岸”抬高了1米以上,600棵大杨树稳稳地“守卫”在岸边,2500棵杨树苗也渐渐长高、长大,百亩河滩变成了百亩绿色的屏障。
看到河滩地的变化,特别是经历了多次大雨之后,林地、农田安然无恙,村民们服气了。母德凤的行动也赢得了村委会、乡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支持。每到冬天,他依然带着全家人奋战在家门口的二道河边。
“为什么一定要冬季造林呢?”记者好奇地问。
“冬季造林是有科学依据的。另外,我主要是在河滩上造林,因为含水量大,春季挖坑很难挖到1.5米深……反倒是冬季更方便。”母德凤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母德凤冬季造林又摸索出一些新窍门。为了冻土挖坑节省体力,他找来几口废旧的大铁锅,再用烧火的办法一层层解冻。为了让河边的树桩更加稳固,他想到用沙袋、大石块以及三角带固定。这个看似笨拙的土办法果然奏效,2018 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岸边的沙土被掏出一道道豁口,经过“负重”的树桩却纹丝没动。
一晃儿25 年过去了,在昔日受“洪灾”最厉害的二道河东岸,母德凤先后造林约140 亩,保护了岸线长度约几公里。
“别看我今年74 岁了,身体没毛病,造林固沙治河就不能停。”母德凤告诉记者,“未来三五年,他的目标是沿着二道河东岸,再延伸几公里。”
●上一篇文章: 海春生受聘“全国少数民族古籍专家库”专家
●下一篇文章: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徐依同学荣获2021年度“中国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