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身边有着这样一群白衣执甲、向险而行的守护者,与平日人们视野里的“大白”不同,他们始终战斗在“幕后”,身穿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不分昼夜地忙碌于实验室,检测核酸检验标本,他们距离病毒最近却选择勇敢坚守。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张晓丽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今年44岁的张晓丽在检验岗位上深耕24年,作为部门管理者,2013年,她接受了院里委派组建结核病实验室。在当时而言,我市关于结核菌的培养、鉴定、药敏及分子诊断技术尚属空白状态,根本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但在张晓丽的字典里从来没有“放弃”二字,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她就从书本、网络上找经验;身边没有老师教,她就向省疾控专家、胸科医院老师及仪器工程师虚心求教,整理实验室所需设备、设施等清单,研究制定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撰写标准操作规程,进行风险评估……经过几个月的紧张筹备,医院的结核病实验室终于落成。如今,该实验室已发展为我市结核检验项目最齐全的实验室,在历年国家结核病参比实验室和国家结核病联盟组织的室间质评考核中均取得了优秀成绩。
2020年春节刚过,张晓丽正准备去阜蒙县于寺镇看望卧床十余年的母亲和刚得大病不久的父亲,然而,新冠疫情来势汹汹,她接到了紧急上班的通知。“自古忠孝不能两全,那一刻组织需要我,我必须舍小家顾大家。”采访中,张晓丽对记者说。
疫情来袭,市第三人民医院是收治新冠病毒肺炎病人的定点医院,实验室的任务则要及时检测新冠确诊病人和疑似病人样本,为临床提供可靠、及时的诊疗依据。实验室是气溶胶高度密集的场所,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发生实验室感染,后果不堪设想。作为一个科室的管理者,张晓丽始终头脑清醒、沉着应对,她带领科室全体人员认真学习每一版诊疗方案和实验室操作指南,并和同事一步步演练穿脱防护服、收取标本、进入实验室路线、消毒高压等每一个细微环节,逐一论证操作可行性,最终撰写完成了实验室规范化操作流程。此后,她又亲力亲为到隔离病房收取新冠病人样本,开展各项检测工作,在她的带领下,检验科高效、准确地向专家组提供了翔实的实验室诊断依据,为病人的治愈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与新冠病毒正面交锋的同时,作为党支部书记,张晓丽在完成每日满负荷工作之外,还带领支部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做好医院的后勤保障工作,每天早上6点,便赶到医院为隔离病房的病人和医务人员送上热乎的饭菜。“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张晓丽一时一刻都不敢忘却自己身上的职责和使命。
在此项工作完成不久,张晓丽又接到了新的工作任务,要在20天内完成核酸检测实验室的建设、申报、评审工作。任务就是命令,时间就是效率。张晓丽毫不犹豫地投入到了新的“战斗”之中。从实验室布局、设备配置、相关文件撰写以及人员培训等多方面着手,她经过统筹安排、周密部署,仅用半个月时间,便完成了实验室评审工作,使其成为全市首家自主进行核酸检测的医疗机构。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因有人在负重前行。如今,像张晓丽一样的“白衣战士”仍然昼夜不分地奋战在这间实验室内,只为给全市人民提供高效、及时、准确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及抗体检测服务。
●上一篇文章: 志在造林六十载 献了青春献子孙——彰武县原大德乡...
●下一篇文章: 侯贵荣获“2020—2021绿色中国年度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