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彰武县阿尔乡镇,涌现出了很多治理荒沙、植树造林、保护森林的英模人物。今天,我们来祭奠丛全,是为了不忘老一辈英模人物的无私奉献,进一步弘扬他们的精神,用他们的事迹激励后人,将他们未竟的事业进行到底,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在彰武县阿尔乡镇马家坑南坨子茂密的森林里,镇党委书记李志丹对记者说。
蓝天白云下,踩着松软的沙土,伴着百鸟鸣啾,耳边松涛阵阵,我们来到了丛全的墓前。
墓碑两面分别写着“模范护林员丛全之墓”“沙乡永绿业绩长存”。丛全生前的领导、同事伫立在墓前,向这位逝去33年的森林守护者致敬并献上花篮。
2022年,阿尔乡镇重新梳理了在治沙造林、防火护林中涌现的突出人物,准备将他们的故事整理出来,纪念他们为这片林海作出的贡献,并以此勉励鼓舞后人。丛全,这位曾经守候在林海深处的护林人受到广泛关注,他的那些“不可思议”的故事再次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一个忠于职守的护林人形象和眼前的松林一起,呈现在记者的视野里。
二
阿尔乡镇马家坑南坨子森林位于彰武县阿尔乡镇北甸子村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的交界处。四十多年前,这里黄沙弥漫,寸草不生。如今,在这片辽宁最大的风沙区,几代阿尔乡人用青春和热血筑起了一道绿色长城。丛全,就是这道长城的坚定守卫者之一。
阜新市阿尔乡畜牧场原党委书记、场长张敬党用这样一首诗纪念丛全:“丛全黑脸像包公,铁面无私只为松。一世行侠情义在,半生豪气赤胆忠。护出万亩青山绿,赢得千丘草木丰。已故三秩仍悼念,留下名号见卓功。”他对记者说,最大的遗憾是没有留下丛全的一点影像资料,只好凭借记忆怀念他。
丛全是阿尔乡镇泡子沿村土生土长的农民,一个个头矮小、皮肤黝黑、极其普通的人。1978年,彰武县被列入国家三北工程建设重点县,“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启动。1982年,阿尔乡畜牧场将工作认真负责、正在泡子沿村当护林员的丛全调入马家坑分场任护林员。1990年,丛全在岗位上病逝。他没有留下子嗣,没有留下任何遗产,却留下了良好的口碑,以及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33年过去了,依然有那么多人怀念他、赞美他。每年清明时节,他的墓前摆满鲜花,前来悼念的人络绎不绝。
泡子沿村原村主任王树说:“在我们村的时候,丛全就是‘黑脸包公’。一到秋天,为了防止村民们上坨子采摘山里红损坏枝杈,天不亮他就进坨子,严查每一个采果的村民。一次,丛全的弟媳在采摘山里红时掰折树杈被他发现,他追到弟弟家,将弟媳训斥一番并收取罚款。”
原泡子沿屯屯长于全是丛全的好朋友,他回忆道:“一次,我媳妇和几个好姐妹上坨子采摘山里红,掰断了树杈,被丛全发现。他让几个人站好排,大声训斥:‘护林公约你们没看到?你们看看,如果没有树,大风呼呼地刮,沙子不得堵死你们家门啊!罚款!’”于全对妻子说,服从吧,在护林这件事面前,谁都不敢向丛全讲情。
三
丛全担任马家坑畜牧分场护林员后,负责分场周边5000多亩新造林的管护任务,责任非常大。
马家坑历史上就是畜牧场,家家户户都养牲畜。养牲畜就得放牧,附近的村屯都有散养的习惯。马家坑林地分布在场部周边,而且栽种的都是幼苗,春天里,新造的大片二年生樟子松幼苗绿油油的,牛羊见到就疯狂啃咬。林畜矛盾尖锐是沙地护林面临的最大难题,丛全的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当年的分场场长吕春青感慨地说:“三分造,七分管。巴掌大的小树苗,牲畜一蹄子下去就踩坏了。入冬后,小苗受冻脆得很,牲畜一碰就折了。新造的林地,如果不认真负责看护,就会前功尽弃。这个重担就落在了丛全身上,多年来,他拿得罪人当日子过,谁损坏一棵树,就像扎他的心一样,穷追不舍,一追到底。”原泡子沿村两家子屯屯长张中华深有体会。那年,他在内蒙古买了两头牛,回家的路上没管住,牛往回跑,经过马家坑林地,被丛全抓住。张中华怎么解释都不行,到底每头牛罚了5元钱。
还有更加“离谱”的——
刘五子是丛全的亲外甥,他家的牛进了林地,被丛全追到家,罚款30元。
王树是丛全最好的朋友,他家的马进了林地,被丛全扣下。王树找到丛全要马,正赶上饭时,丛全热情地请他喝酒吃饭,然后说,哥俩好归好,喝酒归喝酒,罚款必须交。王树啥都没说,交了20元罚款。
时任场长吕春青是丛全的直接领导,他的爱人放牛时突然赶上雷阵雨,牛被惊吓跑到了林地。丛全发现后不依不饶,必须罚款。
有一年夏天,下着小雨,丛全的姐姐以为这样的天气弟弟不会在林地,就把牲畜赶了进去,没想到被“埋伏”的丛全发现了,坚持罚款。姐姐骂他是一个“不认亲的东西”,他说:“我干护林工作,你们应该支持我。你不交罚款,我以后怎么办?”
当年,农场职工打洋草卖给分场,作为职工福利。每天,丛全都要去收洋草现场查看。一次,他在洋草里面发现了小松苗,马上质问是谁卖的,收草的人告诉他是丛江的。丛江是丛全的亲哥哥,丛全马上来到哥哥家,追问松苗的事,一番激烈争吵后,丛江还是交了罚款。
有人为了能够在林地边放牧,私下给丛全钱,遭到丛全严词拒绝;有人硬把钱塞在他的口袋里,他随后便把钱交给了分场财会室。
因此,丛全被称为“黑脸包公”。一些人骂他“傻子”,不善言辞的丛全却一语惊人:“这些林木都是我的‘孩子’,我不能容忍他们受到伤害!”
四
吕春青讲述了一件令他至今不忘的事情:
“1986年5月的一个早晨,天还没亮,丛全就急三火四地来找我,对我说林地西边丢了8根水泥杆,踪迹码到了前孙家坑一户周姓人家就不见了。我们立即报警,随即赶到现场,但是怎么找也没有找到赃物。正在一筹莫展之时,丛全指着这家房子说,这是新盖的房子,水泥杆一定是用上了。公安人员觉得他的判断有道理,决定刨墙查看。果然,水泥杆已经作为柱脚用上了。”
由于看护面积大,丛全每天护林由场部到林地转一圈至少15公里,骑马穿行要两个多小时。他白天整天在林地,中午吃饭就啃几口凉饼子,还经常半夜三更策马巡查,蹲坑守护。
巡查中他摔下马,胳膊肿得厉害。不能骑马了,他就徒步出巡。一次巡查中,他眼前一黑昏倒在林地里,躺了两个多小时才清醒。
多少个清晨,人们一觉醒来,看到的是刚从林地回来全身被露水打湿、面容疲倦的丛全。
五
曾担任过马家坑分场场长的王彪感慨地说,丛全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非凡的业绩。他从来不要待遇,不讲条件,无私奉献,无怨无悔。
正是他的执着坚守,才守住了马家坑这片茫茫林海,在辽蒙边界竖立起坚挺的绿色屏障,有效遏制了沙地南侵,为防沙治沙立下了汗马功劳。
由于长期废寝忘食地工作,积劳成疾,1990年6月22日,51岁的丛全病逝,倒在了他日夜相伴的沙坨林地。
同年10月10日,阜新市阿尔乡畜牧场党委追授丛全“模范护林员”光荣称号,下发了《关于向模范护林员丛全同志学习的决定》,并在马家坑畜牧分场南坨子松林中为丛全立了墓碑。
2002年3月,彰武县阿尔乡镇也在丛全墓前立碑,以示纪念。
2020年清明节,阿尔乡镇党委、政府,阜新市阿尔乡畜牧场重新修缮了丛全坟墓,再次立碑。
如今,森林卫士丛全安静地躺在他心心相念的林海中,与他爱恋的青松相依相伴,守护着他的“孩子”。
●上一篇文章: 海州区人民法院法官杜君被授予“全国优秀法官”称号
●下一篇文章: 阜新市2022年度全市项目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