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送暖,又逢“学雷锋” 活动月,清河门区清河街道变 电所社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刘 景瑞更忙碌了,忙着带领清河 门区实验小学的学生义务劳 动,忙着给社区的家长学校上 课,忙着一场又一场地宣讲雷 锋精神……不仅在春光中,更 在每一个平常的日子里,刘景瑞 瘦小的身影总是出现在学生、家 长及社区居民需要的地方。
尽管已经86岁高龄,但刘 景瑞精神矍铄、声如洪钟,脸 上总是挂着慈祥的笑容,说话 干事总是充满激情。自 1994 年从学校退休后,30 年来,他 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孩子”,执 着于雷锋精神的传承,在基层 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发光发热, 被省关工委授予“雷锋式五老 标兵”荣誉称号。
发挥余热 为党育才
1963 年 3 月 5 日,毛泽东 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 词在《人民日报》发表,刘景瑞 就是在那个时代成长起来的 教育工作者。他 1959 年参加 工作,1994年从清河门区实验 小学校长岗位上退休。从教 35年,他把一切的爱都给了孩 子们。退休 30 年,他甘洒余 晖,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 道路上继续前行。
清河门区实验小学是刘 景瑞年轻时工作的地方,退休 后,“老校长”成了学校关工委 常务副主任,不论身份如何变 化,他始终是孩子们心心念念 的“刘爷爷”。正如学校党总 支书记罗艳说的那样,刘老是 孩子们成长路上的“点灯人”。
刘景瑞始终不忘立德树人 的任务,主持修订了清河门区实 验小学学习雷锋常态化管理方 案,创建学习雷锋小分队,自费 为学习雷锋小分队制作队旗、胸 卡,带领孩子们讲述雷锋故事、 慰问孤寡老人、开展义务劳动 ……寒来暑往,学生送走了一届 又一届,学雷锋小分队的队旗在 一批又一批孩子手中传承。许 多已经上大学的学生依然记得 刘爷爷带领他们慰问孤寡老人 的情景,每当寒暑假回家,就会 拽着社区工作人员问:“刘爷爷 现在还带着孩子们学雷锋么?” 向上向善的种子早早地播种在 孩子们的心里,终究会长成参 天大树。
多年来,刘景瑞累计为十届学雷锋 小分队200多名队员购买日记本,辅导 孩子们写学习雷锋日记,至今已编辑制 作“学习雷锋日记汇编”7 册共 280 本。 刘景瑞还组建了清河门区实验小学“小 记者团”,带领孩子们以“童眼”看家乡, 开展家乡采风、参观农家大棚等研学活 动,一些孩子的作品被《新少年》《文学 少年》等杂志发表。
视教育下一代为己任,刘景瑞还是 清河门区“五老宣讲团”成员,哪里有邀 请,他就会出现在哪里。他把“两史” “三爱”等内容作为宣讲主题,30 年来 先后撰写了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 法治教育等宣讲报告 8 万多字。自 2004年以来,刘景瑞开展宣讲活动200 余场次,作宣讲报告40多场次。
热心公益 乐于奉献
春季来临,外出锻炼的群众也多了 起来,清河门区地税花园成了周围居民 健身休闲的好去处。
曾经的地税花园杂草丛生、破败不 堪。看到这一情况,刘景瑞从家拿来刀 锯、斧子,爬上树修剪多余的树枝,把倒 伏的小树用绳子与大树拢在一起。这 件事被社区的老年志愿者知道了,第二 天,大家一起努力,终于把花园的树修 剪好了。刘景瑞又组织大家清理垃圾, 用捡来的砖头给地税花园铺设了一圈 甬路,还在花园里种了许多鲜花。
如今的地税花园彻底变了模样,环 境整洁、花香阵阵,大家也都自发地爱 护起这里的一草一木。地税花园还被 命名为阜新市党员党性教育红色驿站。
多年来,刘景瑞积极主动参与创建 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被社区聘为“创城 监督员”,他向有关部门提交不文明行 为图片60余张,酷暑严寒下在“文明交 通”执勤岗站岗累计156小时。疫情期 间,刘景瑞主动参与入户调查、执勤站 岗,还在天寒地冻的夜里为社区工作者 送去热气腾腾的饺子,把自己家的煤棚 腾出来,为大家存放防疫物资。每当社 区进行核酸检测时,刘景瑞都会维持现 场秩序,常常忙到深夜……
今年春节期间,刘景瑞和社区老党 员一起慰问街道关工委“五老”人员家 庭,刘景瑞给每家送去 200 元钱,一共 是1600元钱。和他一起走访的李天昌 问他:“刘老,您这钱是哪里来的?”刘景 瑞神秘一笑:“是一名爱心人士的捐 款。”李天昌不信,一再追问下,刘景瑞 才慢吞吞地告诉他,这是区里和区关工 委慰问自己的钱。
面对困难群众,刘景瑞总是慷慨解 囊。刘彤(化名)今年 20 岁了,是一名 职专生,现在正在备战高考,自刘彤上 小学时,刘景瑞就开始资助她,直到上 了职专,资助也从未间断。在职专期 间,刘景瑞还总是鼓励刘彤,要好好学 习考大学。刘彤现在锚定了省城一所 大学,准备学习平面设计专业。她说要 争取考上,不辜负刘爷爷的期望。
刘景瑞并不富有,却在捐资助学路 上不停歇。当问他这样做图什么时,他 憨厚一笑:“我把党的优良传统,把厚道 阜新精神,带给身边人、带给孩子们,让 大家感受到党的温暖,这就是对我最好 的回报!”
更令人佩服的是,2011 年至 2019 年,刘景瑞顶着护理患重病老伴的压 力,依然坚守在关心下一代工作第一 线。他充分利用早、中、晚,安排好照顾 老伴的事情,使老伴安心养病,又有效 利用白天的时间,到学校参加活动,孩 子们的演讲稿都是他在夜里完成的,即 使那段时间,走进刘景瑞的家,目之所 及也是干干净净的。后来,老伴走了, 刘景瑞把悲痛埋在心里,不久就又出现 在讲台上,为清河门广大共青团员宣讲 五四精神,激励青年奋发向上。
树立榜样 凝聚力量
刘景瑞身上仿佛有一束光,总是将 周围的人照亮。他又有一种强大的凝 聚力和号召力,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关 心下一代工作中。
目前,刘景瑞所在的变电所社区和 清河门区实验小学的“五老”骨干,已由 最初的10人,发展到现在的45人。由 他发现、培养的年轻“五老”人员,已有 4人担任了社区、学校关工委常务副主 任,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增添了活力。
面对智能化、数字化时代,刘景瑞 没有因为年龄大而退缩,而是迎难而 上,自学电脑、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知识, 能熟练地运用电脑打印各种文档、编辑 短视频。他通过互联网把所学知识编 辑制作成关心下一代工作宣传材料,汇 编读书征文、采访文集、红色家书等近 1000 本,在主流媒体刊发稿件 100 多 篇,被广大青少年誉为“智慧老人”“学 习达人”。
2022年,刘景瑞创建了“五老工作 室”。他组织工作室的“五老”成员,在 清河街道关工委负责人带领下,深入街 道 6 个社区,采取“你出题,我答卷”的 方式,宣传贯彻落实《家庭教育促进 法》,广受好评。
一件件大大小小的感人事迹,彰显 刘景瑞的高尚品质。30 年来,他先后 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 进工作者、辽宁好人、辽宁省教育系统 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辽宁省 “最美志愿者”、阜新好人等多项荣誉。
谈起热衷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动力, 刘景瑞言语质朴:“我受党教育多年,更 是一位老教育工作者。一看到孩子们, 我就发自内心地高兴。他们是祖国的未 来,是民族的希望,在立德树人的道路上 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我是快乐的!”
●上一篇文章: 世界自闭症日新华社关注阜新市特教事业
●下一篇文章: “大伟书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