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信用阜新网站!今天是 2025年7 月13日 星期日
无障碍浏览
  |   网站声明  |   关于我们  |  
合作社“操心”运营 贫困户“省心”增收
来源:阜新日报
发布日期:2020-09-02
浏览量:
【字体:
分享到:
一场秋雨一场寒。8 月 27 日,前一夜的雨为阜蒙县东部山区带来丝丝凉意。位于老河土镇桃花村的一片农田里,红薯、花生茎蔓繁茂,一人多高的玉米,叶子在随风起舞中“沙沙”作响……
  “再有个把月,这些农作物就丰收了。”说话的年轻人叫赵岩,是阜蒙县鑫飞蔬菜种植合作社理事长。2014年,借助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契机,在外打拼多年的村民赵岩回到家乡,成立阜蒙县鑫飞蔬菜种植合作社,种植苹果、花生、红薯1500亩,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当地群众及贫困户发展,走托管模式、订单种植,为农户提供秧苗与技术,实现产前产后一条龙服务,公司保底价回收,使桃花村80户村民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
  今年 58 岁的张立华家有 40 多亩土地,土地流转前,一家5口人依靠种地年收入只有 1 万元左右。经过流转,他和合作社签订了为期5年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一年净得2万多元租赁费,夫妻俩又到种植基地务工,每年增收 4万多元。他说:“如今种地我是一分也不投、一点风险也不担,还能照顾家里,多好啊。”原来,当初签合同时赵岩向村民承诺,每家必保一人在基地上班,每月工资3000元。
  近年来,老河土镇以“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产业布局”为抓手,突出发展特色产业,补短板强弱项,坚持不懈抓好巩固脱贫成果和防止返贫,确保522户、140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指标全面巩固提升,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老河土镇分别在阿拉乌束村、漂花营子村和好不代村建设光伏发电项目,总投资 282 万元。项目建成后,可运行 25 年,贫困户按股分红,每人每年可分得 450—650元,剩余部分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用于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和贫困边缘户资金支持或帮扶其他需要资金救助的人员,项目的实施增加了贫困户和村集体的经济收入,也有效防止贫困户返贫。
  老河土镇的花生种植业有着区位、市场等多重优势,依靠省农科院和涉农部门的技术支持,近两年来,镇党委、政府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引导贫困户通过发展花生种植业增加经济收入,帮助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并协调245户与镇内 7 家花生购销企业签订购销合同,企业保证收购贫困户的花生,价格高于市场价格 3—5 分钱,而且现金结算;依托县隆瑞肉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好不代村48户贫困户签订了加入合作社协议,并流转土地 150 亩种植草苜蓿,资金由合作社整体运营,年底实现每户分红700—1000元。另有符合政策的养殖户直接享受畜牧种草项目的资金补助;动员周边乡镇的嘉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佳信合花生制品有限公司等7家经营主体,安排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 22 人务工,并通过劳务输出 62 人长期在外务工。除此之外,在全镇范围内开展耕地轮作工作,按照“谁轮作谁受益”的原则,以每年每亩 150 元的标准安排补助资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原有的基础上,每户另外再追加3亩,每年比其他农户可多得450元。
  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因残、因病、因无劳动能力等原因导致贫困,不能通过产业扶持、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医疗救助、教育扶持、危房改造项目脱贫的群体,老河土镇全部实施国家兜底保障,做到不落一户、不漏一人,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