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市全面启动“守信易助”社会救助模式,积极打造“五常办 信易助”社会救助品牌。在深化社会救助领域“放管服”改革的同时,引导社会救助对象主动承诺、自觉守信,建立“不能失信、不敢失信、不愿失信”诚实守信的价值导向,在保障公开、公平、公正的同时,让社会救助更有温度、更有速度、更显温情。
一、先行承诺,救助讲诚信
首次申请社会救助的社会救助服务对象,应在受理申请时主动告知并指导申请人及其共同生活家庭成员如实申报并签署社会救助服务对象诚信承诺书,自觉作出信用承诺,履行诚信报告义务;诚信承诺是社会救助服务对象根据社会救助管理部门的要求和诚实信用原则,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家庭结构、收入财产、个人支出情况以及违背承诺责任作出书面承诺。对社会救助服务对象的信用承诺实行监诺和践诺管理。
二、守信易救助,救助有“温度”
对自觉遵守信用承诺,无不诚信、不守信行为的社会救助对象,从优从快给予社会救助。对具有家庭经济状况好转后及时报告并主动退出社会救助范围,弘扬孝亲敬老传统美德行为事迹、自立自强主动就业依靠自身努力脱贫等行为的社会救助对象,再次申请社会救助时,给予从优从快审核确认、适当延长低保渐退期等激励。
三、欺瞒不救助,失信有“约束”
对存在瞒骗等不诚信、不守信行为,不符合救助条件的家庭(个人),立即退出救助范围、追缴违规领取的救助金,同时,将其不诚信、不守信行为在社区公示栏予以公示。如确因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仍需立即采取救助措施的,在重新承诺守信、严格审核确认程序、重点核查收入财产基础上,可通过民主评议或召开联席会议,一事一议给予临时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
四、简化申请,救助提“速度”
在诚信承诺前提下,坚持“减材料、减流程、数据跑”的原则,实行“一簿证一书表”极简申请,即社会救助对象只需提供“一本户口簿、一张身份证”、“一张申请及授权书、一份家庭经济状况信息表”,经民政部门审核后,家庭收入和财产符合规定的便可获得社会救助,全力提高社会救助的“速度”。
五、取得成效
一是救助更精准。以社会救助服务对象诚信承诺为抓手,在全县范围内营造“守信易救助”的舆论氛围,促使申请社会救助的群众事实就是反映家庭收入、子女赡养和家庭困难,同时,结合省平台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报告,形成相互佐证的证据链,提高社会救助精准化水平。二是救助更便捷。以社会救助“放管服”改革为契机,全面优化社会救助审批环节、审批流程,全面实现“一门受理、一网通办”“无需开证明”,真正做到“少让群众走路,多让干部跑腿”,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让服务更便捷,为全市社会救助扩围增效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