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信用阜新网站!今天是 2025年5 月15日 星期四
首页 -> 守信红名单
躬耕三尺讲台 育得桃李芬芳——记“阜新英才”、东六家子九年制学校副校长张云龙
2022年01月20日来源:阜新人才工作网
[字体: ] 打印
     
  张云龙,坚守于三尺讲台,耕耘在教学一线,用辛勤的汗水和执著的追求,谱写着生动的教育工作者之歌。
  2017年夏末,八月的彰武大地绿色漫眼,昔日的皇家养息牧场一片生机盎然。彰武县教育局在蒙古族聚居的6所乡镇学校和城内2所初中里增设了民族班,可当时全县仅有3位蒙语教师,年龄均超过50岁,虽然有一人兼两校课,但仍有两校没有教师。时任县教师进修学校民教部主任的张云龙主动请缨,承担了两所乡镇学校的教学任务。人们不知道的是,当时他正在住院休养,而他的母亲在同一家医院,刚刚做完手术仅一周,他的岳父也正生病住院,妻子照应不过来,只好把上幼儿园的孩子送到乡下娘家,让年迈的老人帮助照看。
  在为期3年的教学、研训一体的走校上课生涯中,他先后在东六家子、二道河子、五峰、后新秋等多校一线义务任课,哪里缺人就立刻顶上,最多时每周需要下乡4天,周课时已超过多数乡村学校的主科教师。
  与此同时,他认真做好教研员本职工作,一面认真开展培训充实民族教师队伍,一面积极开展民族特色学生文体活动。3年来,民族班从无到有,至2020年8月增加9所学校27个班,拥有专任蒙语教师10人,双语蒙生持续增加1000余人,有力推动彰武民族教育的发展。2018年在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委员会主任参加的由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办的辽宁省民族教育管理者培训会上,市教育局在交流时介绍了彰武民教部的工作业绩。2020年9月,张云龙结合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主编《少数民族文化》彰武民教成果专刊。
  2019年在彰武县教育局支持下,张云龙成立青年拔尖人才张云龙工作室,陆续吸收成员24人,指导成员获各级优课、示范观摩课17节,撰写论文16篇、优秀教学设计和活动案例8个,协助主持或参研省、市课题14人次,获各级荣誉23人次,被评为“十三五”市、县骨干和“321工程”人选25人次。同时,近3年开展市、县培训11次,作专题讲座6次,指导市、县示范观摩课14节,多次指导教师在各级优质课、基本功竞赛获奖,所主持课题的参研教师也纷纷发表论文、获各级优课,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021年5月,张云龙结合市、县组织部门相关通知精神,组织工作室成员开展“庆祝建党百年弘扬彰武治沙精神”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并为本县培养10名优秀乡村人才,向建党百年献礼。
  为人师表,行为世范。张云龙以师者的本分投身社会公益事业中。在彰武县实验小学工作期间,他倡议成立小树苗科技创新中队暨留守儿童之家并担任辅导员,积极解决留守儿童家校沟通难题;指导学生参加计算机奥赛多次获奖,实验小学3次获省级优秀参赛学校,并被评为辽宁省教育信息化示范校;两次代表彰武县教育局参加全县党史党章知识竞赛并获团体二等奖,汶川大地震后主动交纳“特殊党费”1000元,并多次向贫困师生、受灾地区捐款,在图说价值观活动中入选实验小学善行义举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他主动向乡村学校捐赠防疫物资,主动请缨承担小区执勤任务,直到全县执勤防控任务结束,他们一家三口都没一起吃过饭。
  “尽管已过不惑之年,但从事自己热爱的教育工作,积极服务基层学校和社会,为本地区培养青年科研人才和业务骨干,努力发展党的教育文化事业,依然是我愿为之坚守一生的梦想。”张云龙说。
主办单位:阜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地址:阜新市细河区中华路45号
承办单位:阜新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地址:阜新市细河区龙城路5-2号
网站标识码:2109000054   辽ICP备11010943
辽公网安备 21091102000146号
总点击量:13016060   月平均点击量:316492